一、2019年立春是有春还是无春
为了适应寒暑的变化,古人在农历中每19个年头加入7个闰月,导致19个年头里有7年里没有立春。民间盛传寡年无春“不宜结婚”,但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比如:2005年鸡年是无春年、2008年鼠年是无春年、2010年虎年是无春年、2013年蛇年是无春年。根据中国的农历,牛年的腊月廿一,也就是2010年2月4日,还有一个立春。这就是说,农历的虎年没有立春,民间称为“无春年”。
全年无“立春”的情况,在19年中便会出现7次,例如1991年羊年、1994年狗年、1997年牛年、2000年龙年、2002年马年、2005年鸡年、2008年鼠年、2010年虎年、2013年蛇年、2016年猴年、2019年猪年、2021年牛年、2024年龙年、2027年羊年都是无春年。
民间所谓的“无春年”“两头春”等都与春节的阳历日期不固定有关。“至于春节的阳历日期为何不固定,那就要从历法的来源说起。”黎耕说。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把农历和阴历画等号,误以为是一回事。其实,历法分为3种,即阳历(公历)、阴历和阴阳历(农历)。
阳历将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即一回归年定为一年,一年划分成12个月,平年365天,每隔4年便要闰一天,加在2月的天数上,即平年2月28天,闰年便是29天,其余每月的天数不变。根据阳历日期,可知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但它不能显示月亮的圆缺,这对那些需要根据月相了解潮汐变化的人来说是不便的。
阴历则以月亮的圆缺周期作为一个月,一个月29.5天,一年12个月,它完全不考虑太阳的运动规律,因而阴历的日期不能显示四季冷暖。这种历法实用价值太小,现在仅有少数国家使用。
我国现行的农历即是一种阴阳合历,它扬阳历之长避阴历之短,根据月亮的盈亏周期确定“月”,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即一回归年作为一年的平均长度。农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个月共354或355天,比回归年少11天左右。
“如果只考虑月亮周期,一年12个月就少了10多天,10年下来就是100多天。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时序和天时错乱的现象,如冬夏颠倒。”黎耕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需要添加闰月。中国古代历法很早便采用“19年7闰”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规定12个平年,每年12个月;另7年每年增加1个月,变成13个月,这个增加的月便叫“闰月”。
对此,北京天文馆古观象台王玉民也曾指出,农历19年增加7个闰月后,就大致保证了农历19年内平均一年的长度约为365又1/4日。由此,如果上一年农历没有闰月,那么下一年的春节就会比上年提前11天左右;如果上一年农历有闰月,下一年的春节就会比上年推迟19天左右。所以春节的阳历日期是不固定的。
今年立春是在公历2019年2月4日,转换为农历则是戊戌年十二月三十日。可见,2019年没有立春,只是因为立春赶上了农历除夕夜。
人民网-农历猪年“无春”天文历法是主因
二、2019年没有立春吗
是的,2019是“无春年”,意思是农历全年都没有立春的年份。2019年的春节是2月5日,而立春正好是它的前一天也就是除夕,所以在农历上来说还是属于2018年。而下一个立春是在2020年的正月十一,所以2019年是没立春的。
“无春年”是指农历全年都没有立春的年份。为了适应寒暑的变化,古人在农历中每19个年头加入7个闰月,导致19个年头里有7年里没有立春。民间盛传寡年无春“不宜结婚”,但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节气在夏历农历中的日期并不固定。我国传统历法夏历是种阴阳合历:“阴”是指其历月以朔望月平均长度29.5306天为基础,以朔日为每月的初一日;“阳”是指其历年基本根据回归年,以每年“立春”前或后的一个朔日为岁首正月初一即春节。
农历平年12个月只有354或355天,个别年份只有353天。有闰月的年份13个月有383或384天,个别年份有385天,可包含25个节气(除夕恰逢雨水节气的可分成26个节气),这样年首年尾就各有一个“立春”,成为“双春年”,而它的下一年只有23个节气,就没有“立春”,成为“无春年”。
由此可知,“双春”后“无春”,完全是历法按一定规律编排的结果,而且经常出现。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行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阳历范畴。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古人命名为“黄道”,也称“日道”,将黄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间相隔15°,就形成了24个节气。
24个节气其实就是24个时令点,每月2个节气。每个节气有三个候,每个候是五天。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节点。立春,阴阳转化,阴退阳升,生气始发,万物复苏,新的一个轮回从此开始了。
二十四节气古人通过观察星象规律,认知一年中的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在星象上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时为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寅月的开始。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
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立春节令,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阳和起蛰,品物皆春。人们对“春”很重视,将有“双春”之年视为大吉年份。
三、2O19年什么时候立春
1、公元2019年02月04日11点14分14秒。
2、2019年的立春农历时间:戊戌年(狗年)腊月三十
3、农历:二零一八年十二月(大)三十
4、立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
5、立春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6、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以上历史,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关于本次19年立春和1990年立春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