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护驾山的历史传说
1、护驾山的护驾之名来源于隋唐时期,胡家不过是谐音以讹传讹。传说:隋唐交替时,李世民当年被敌军追杀路过邹城之地,眼看敌军就要追上,突然李世民身后平地而起一座大山,挡住了追兵去路,于是捡回一条命。后李世民当了皇帝,赐名‘护驾’山,以示护驾有功。这当然只是传说。不过空穴不来风,也许李世民真的因此山救过命,所以才会赐名‘护驾’。
2、自护驾山往南行,有一座接驾山,当地人多称为‘宝泉山’,再往南就是唐王山,后面是大名鼎鼎的峄山。根据这些山的位置和路线,估计当年的李世民应该是自护驾山之后一路往南,在接驾山处遇到了来接驾的臣子,后又在唐王山落脚过的可能。
3、传说归传说,官方并不这样认为,真实情况是:据邹县县志记载,秦始皇东巡封禅泰山之时被峄山奇特的景色所吸引,临时改变行程先登临了峄山,与峄山毗邻的接驾山、护驾山由此而得名;唐太宗李世民率军征战之时,曾在邹县城南驻扎过,后人缘此而命名了唐王河、唐王湖和唐王山。护驾山嵌入邹城市区东南一隅,与唐王河、唐王湖相映成景,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平添了几分秀丽。
二、邹城护驾山牌坊对联谁写的
1、邹城护驾山,沿着公路从下到上,共有三个大牌坊。网上只有第一个大牌坊的视频展示。从视频中辨认其对联文字是:
2、(对联意思是在赞誉出自邹城的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儒门里被称为“亚圣”的孟子,他的核心思想:民为本)
3、(这个对联也是赞誉孟子提倡的民贵君轻,行仁政、行德政的思想)
4、对联作者(也是书写者)的落款是:杨??书(名字的两个文字在视频中因为字小且模糊,导致无法辨认,应该是一位现代作者,可能是邹城或山东本地的书法家)。
三、山东省邹城市唐王湖、护驾山由来
1、因为唐太宗来过,湖就命名为唐王湖,山就命名为护驾山。
2、唐王湖位于邹城市区南部,顺河路和峄山路的交汇处,北靠博物馆,南临唐王湖小区,东依风景秀丽的护驾山,西临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孟庙、孟府。唐王湖上游有两大水系注入,一是孟子湖涵洞之水渗为小溪,淙淙不断,经五龙潭而后注入避水湖;二是唐王山,接驾山水系,从九里涧、蛐蜒沟,九曲十八折,而后直接流进唐王湖。唐王湖一称,概因修建于唐王山下,加之唐王山水系注入湖中,故得此名。
3、唐王湖始建于1994年,湖面呈不规则长方形,水面东西长750米,
4、南北阔150米,面积450亩,环湖4米高的石砌护堤总长约1800米。整个湖被南北桥连接,西东路街相衔分划为四个部分,构成田字形框架,湖面形成一个“十字坡”。北部的景区,自西而东依次由荷花池、双岛湖、避水湖。东部湖岸曲屈天然,参差有致,微风轻佛,湖水涟漪层层,细石游鱼,“似与游者相乐”。
5、湖中间建一石拱桥,总长75米,名日“观景桥”,立于桥上,放眼望去,波光潋滟,画航迢递,游人络绎,荷花芬芳四溢,笙歌悠悠传情;湖岸垂柳依依,鸟鸣啭啭;路边花池密植月季、红芍、海棠、丹桂、冬青等奇花异草,攀名逐贵,争奇斗艳。
6、桥下,伫立湖心十字路坡,东二十余米,为“双岛湖”观光游览区。有一造型别致圆洞拱顶石桥,名日“望湖桥”。
7、登桥伫望,天光水气,浑然一色,微风拂面,驭风而行,正应了那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句,如坠仙境令人心醉神痴,物我两忘,什么宦海忧愤,财路怨结,人际烦恼,似乎顷刻之间化为乌有。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