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应届毕业生人数首破千万 2022年应届毕业生人数首次破千万,这意味着什么

七月网3090

应届毕业生人数首破千万,最难就业季我们该如何面对

在2022年应届毕业生的人数首破签了,这个人数可以说是非常多了,那么这也就意味着这些毕业生们他们的就业形式是不容乐观的,竞争压力会很大,那么在最难的就业季毕业生应该如何去面对呢?

应届毕业生人数首破千万 2022年应届毕业生人数首次破千万,这意味着什么

首先我认为毕业生们努力需要做到一点,就是找准自己的优势,同时做出一份比较详细的同时有针对性的简历,可以把自己的非常明显的优势和竞争力首先摆出来。而且同时在所有的就业市场上筛选比较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而针对每一个就业岗位上所提出的要求有针对性的修改自己的简历,也就是尽量让自己的条件和简历尽量与公司的岗位要求所匹配,这不仅仅能够减少减少招聘单位他们的工作量,也容易一针见血的找到一个匹配和适合自己的工作。

第二点就是毕业生一定要多学会掌握一些技能,比如在计算机方面的技能,Word,excel,PPT等各方面的技能掌握的越熟练越好,这个能够帮助就业生们在就业市场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而有其他各种各样的技能可能也能够让自己和其他毕业生有着细微的差别,就凭借这个差别能够找到一份工作,无论什么时候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多掌握一些技能,都是在就业市场上有着很好的优势的。

第三点就是毕业生找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因为可能有些人会选择创业,有些人会选择工作,有些人会选择考研或者是考工或者是出国留学,一定要找到自己未来的发展机会,和未来的发展道路,而既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就一定要坚持并且要有效率的把它做好,尤其是要认识到当下人才市场竞争的压力之大。

应届毕业生人数首破千万,对他们来说是压力还是动力

我觉得这是压力。

2022年,应届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1000万,这意味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优势越来越少,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找个好工作可能是天方夜谭,其实我们上大学选择专业的时候都是考虑长远的,会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很多规划。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在同一个岗位上升职也没有太大优势。很多人想考公务员或者考研,以此来提升自己,增加工作上的待遇。但是公务员和考研录取率极低。如果你不够努力或者没有下定决心,就不要有这种想法,否则只会浪费你很多时间。

根据目前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02年应届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1000万,证明高校扩招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随着疫情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工厂开始收缩招工。同时,今年年初出现裁员潮,现在毕业生面临就业寒冬。在疫情的影响下,相信高校会进一步扩大,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学校提高学历。因此,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及时做出选择。

目前看来,理工科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还是比较好就业的,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制造等实用性行业是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市场上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工资甚至开出了2.4万元的好价钱,相当不错的工资了。本科生拿这个工资不容易。但是,一些好的专业更容易就业,这意味着其他普通专业更难找到工作,更多的资金涌入人工智能等新的领域和行业。然而,一些传统领域的招聘却不那么乐观,更多的人面临着没有工作可做的窘境,毕业生就业异常艰难。很多学生都在感慨,毕业就等于正式失业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2022年应届毕业生人数首次破千万,这意味着什么

2022年应届毕业生人数首次破千万,这意味着不少的高校已经在前几年就实现了一轮又一轮的招生扩招,同时也意味着今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是史无前例的。

很多人都关心应届毕业生人数的数量,这是很正常的一个事情,毕竟人数多了,那么竞争压力就大了,自己能够找到心仪工作的机会就小了。然而这也不能忽视应届毕业生首次突破千万背后的含义,我们除了认识到不少高校已经开始了扩招以外,还要认识到锻炼自己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自己的学历不够优秀,那么就要提高自身的实力,只有自身的实力强了,那么面对更加内卷的招聘会也就能有更多的机会。

这意味着高校进行了新一轮扩招

按照教育部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202年应届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千万证明高校扩招在前几年已经开始了,随着疫情压力的加大,不少工厂开始缩招,同时今年年初还有一轮裁员潮,现在的毕业生面临的就是就业寒冬。在疫情的影响下,相信高校还会进一步扩张,越来越多的人会进入学校提高自己的学历,所以我们也要把握好机会,及时作出选择。

这意味着毕业生的就业无比艰难

目前就业市场上仍然是理工科专业的毕业生比较好就业,像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制造等实行行业更是市面上的香饽饽,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在市面上的薪资甚至被开出了24,000元的好价钱,这算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薪水了,本科生能够拿到这个薪资相当不易。然而某些好专业越好就业,这也就意味着其他普通的专业越难就业,更多的资金涌向了人工智能等新领域和新行业,但是像一些传统领域的招工就不是那么乐观了,更多的人则是面临没有工作可干的困境,毕业生的就业无比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