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我国留学生最早是什么时候有的
1、中国最早的留学生始于十九世纪中期,也就是清政府时代,第一个留学美国的中国人是容闳。1854年容闳从美国的耶鲁大学毕业,他回国之后,将西方的文化带回来,想让自己的国家慢慢走向富强的文明之国,后来他努力让清政府派出了一百二十名学生到美国学习,但因为清政府内部思想陈旧保守,最后把他们都叫回来了。

2、后来再去美国留学是八国联军以后了,当时美国将一笔巨额退款归还给中国,用来帮助他们到美国学习,那时候,真的是掀起了一股留学风,在这期间,估计有一千多名学生因此获益,从而得到了去美国学习的机会。
3、发展至今,据不完全统计,大概有六十多万人出国留学深造,其中自费的人达到五十多万,占了总留学人数的百分之九十,可见,大家对留学的态度是多么的热情和高涨,自改革开放,各类留学人数突飞猛涨,这也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质的飞跃,咱们的留学生跑遍了全国各地,为中国的发展不断的添加砖瓦。
4、其实一个道理大家都懂,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也只有知识才能带领中国走出贫困,国外有很多的知识是我们国人所不知道的,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吸取国外的知识和文化来提高本土人文素质,也只有抓住教育才能抓住整个的经济命脉,所以留学对当代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也不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应该学习更多的知识来为自己的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玻璃什么时候发明
1、问题一:玻璃是谁发明的玻璃的发明过程,有一段颇富传奇色彩的故事:
2、很久以前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有一艘腓尼基人的大商船来到地中海沿岸的贝鲁斯河河口,船上装了许多天然苏打的晶体。对于这里海水涨落的规律,船员们并不掌握。当大船走到离河口不远的一片美丽的沙洲时便搁浅了。
3、被困在船上的腓尼基人,索性跳下1大船,奔向这片美丽的沙洲,一边尽情嘻戏,一边等候涨潮后继续行船。中午到了,他们决定在沙洲上埋锅造饭。可是沙洲上到处是软软的细沙,竟找不到可以支锅的石块。有人突然想起船上装的天然结晶苏打,于是大家一起动手,搬来几十块垒起锅灶,然后架起木柴燃了起来。饭很快做好了。当他们吃完饭收拾餐具准备回船时,突然发现了一个奇妙的现象:只见锅下沙子上有种东西晶莹发光,十分可爱。大家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以为发现了宝贝,就把他收藏了起来。其实,这是在烧火做饭时,支着锅的苏打块在高温下和地上的石英砂发生了化学反应,形成了玻璃。
4、聪明的腓尼基人意外地发现这个秘密后,很快就学会了制作方法,他们先把石英砂和天然苏打搅拌在一起,然后用特制的炉子把它们熔化,再把玻璃液制成大大小小的玻璃珠。这些好看的珠子很快就受到外国人的欢迎,一些有钱人甚至用黄金和珠宝来兑换,腓尼基人由此发了大财。
5、实际上,早在公元前2000年,美索不达米亚人就已开始生产简单的玻璃制品了,而真正的玻璃器皿则是于公元前1500年在埃及出现的。从公元前9世纪起,玻璃制造业日渐繁荣。到公元6世纪前,在罗得岛和塞浦路斯岛上已有玻璃制造厂。而建于公元前332年的亚历山大城,在当时就是一个生产玻璃的重要城市。
6、从公元7世纪起,***一些国家如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埃及和叙利亚,其玻璃制造业也很繁荣。它们当时已能够用透明玻璃或彩色玻璃制造***寺用的灯。
7、在欧洲,玻璃制造业出现的时间比较晚。在大约18世纪之前,欧洲人都是从威尼斯购买高级玻璃器皿。这种情况随着18世纪欧洲人雷文斯克罗特发明一种透明性更好的铝玻璃逐步改变,玻璃生产业由此在欧洲兴盛起来。
8、问题二:玻璃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玻璃最初由火山喷出的酸性岩凝固而得,在商代的时候中国汉族人就制造出了无色玻璃。公元12世纪,出现了商品玻璃,并开始成为工业材料。18世纪,为适应研制望远镜的需要,制出光学玻璃。1874年,比利时首先制出平板玻璃。
9、 1906年,美国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机,此后,随着玻璃生产的工业化和规模化,各种用途和各种性能的玻璃相继问世。现代,玻璃已成为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材料。
10、 3000多年前,一艘欧洲腓尼基人的商船,满载着晶体矿物“天然苏打”,航行在地中海沿岸的贝鲁斯河上。由于海水落潮,商船搁浅了,于是船员们纷纷登上沙滩。有的船员还抬来大锅,搬来木柴,并用几块“天然苏打”作为大锅的支架,在沙滩上做起饭来。
11、大约在4世纪,罗马人开始把玻璃应用在门窗上,到1291年,意大利的玻璃制造技术已经非常发达。“我国的玻璃制造技术决不能泄漏出去,把所有的制造玻璃的工匠都集中在一起生产玻璃!“就这样,意大利的玻璃工匠都被送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上生产玻璃,他们在一生当中不准离开这座孤岛。
12、问题三:玻璃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玻璃最初由火山喷出的酸性岩凝固而得。约公元前3700年前,古埃及人已制出玻璃装饰品和简单玻璃器皿,当时只有有色玻璃,约公元前1000年前,中国制造出无色玻璃。公元12世纪,出现了商品玻璃,并开始成为工业材料。18世纪,为适应研制望远镜的需要,制出光学玻璃。1873年,比利时首先制出平板玻璃。1906年,美国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机。此后,随着玻璃生产的工业化和规模化,各种用途和各种性能的玻璃相继问世。现代,玻璃已成为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材料。
13、 3000多年前,一艘欧洲腓尼基人的商船,满载着晶体矿物“天然苏打”,航行在地中海沿岸的贝鲁斯河上。由于海水落潮,商船搁浅了。
14、于是船员们纷纷登上沙滩。有的船员还抬来大锅,搬来木柴,并用几块“天然苏打”作为大锅的支架,在沙滩上做起饭来。
15、船员们吃完饭,潮水开始上涨了。他们正准备收拾一下登船继续航行时,突然有人高喊:“大家快来看啊,锅下面的沙地上有一些晶莹明亮、闪闪发光的东西!”
16、船员们把这些闪烁光芒的东西,带到船上仔细研究起来。他们发现,这些亮晶晶的东西上粘有一些石英砂和融化的天然苏打。原来,这些闪光的东西,是他们做饭时用来做锅的支架的天然苏打,在火焰的作用下,与沙滩上的石英砂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晶体,这就是最早的玻璃。后来腓尼基人把石英砂和天然苏打和在一起,然后用一种特制的炉子熔化,制成玻璃球,使腓尼基人发了一笔大财。
17、大约在4世纪,罗马人开始把玻璃应用在门窗上。到1291年,意大利的玻璃制造技术已经非常发达。
18、“我国的玻璃制造技术决不能泄漏出去,把所有的制造玻璃的工匠都集中在一起生产玻璃!”
19、就这样,意大利的玻璃工匠都被送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上生产玻璃,他们在一生当中不准离开这座孤岛。
20、 1688年,一名叫纳夫的人发明了制作大块玻璃的工艺,从此,玻璃成了普通的物品。
21、我们现在使用的玻璃是由石英砂、纯碱、长石及石灰石经高温制成的。
22、熔体在冷却过程中黏度逐渐增大而得的不结晶的固体材料。性脆而透明。有石英玻璃、硅酸盐玻璃、钠钙玻璃、氟化物玻璃等。通常指硅酸盐玻璃,以石英砂、纯碱、长石及石灰石等为原料,经混和、高温熔融、匀化后,加工成形,再经退火而得。广泛用于建筑、日用、医疗、化学、电子、仪表、核工程等领域。
23、问题四: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玻璃的?中国玻璃的发明,与青铜冶炼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青铜的主要原料是孔雀石、锡矿石和木炭,冶炼温度在1080℃左右。而玻璃通常是指熔融、冷却、固化的硅酸盐化合物,石英砂是熔制玻璃的主要原料,其它原料还有纯碱和石灰石等,冶炼温度在1200℃。在冶炼青铜的过程中,由于各种矿物质的熔化,其中玻璃物质在排出的铜矿渣中就会出现硅化合物拉成的丝或结成的块状物。由于一部分铜粒子侵入到玻璃质中,因此其呈现出浅蓝或浅绿色。这些半透明、鲜艳的物质引起了工匠们的注意,经过他们的稍稍加工,便可制成精美的玻璃装饰品了。这样经过长期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古代中国人终于掌握了玻璃的生产技术和规律。
24、中国古代称玻璃为“琉琳”、“流离”、“琉璃”,从南北朝开始,还有“颇黎”之称。根据《广雅》和《韵集》的记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琉璃”是用火烧的玻璃质珠子以及其它一些透明物质的统称。而明、清以来人们所说的“琉璃”是不透明的,当然和玻璃是有所区别的。
25、宋以后各朝,玻璃器皿种类增多,用途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更为密切。新疆若羌瓦石硖元代玻璃作坊遗址和山东博山元明初玻璃作坊遗址,是中国迄今已发现的最早的玻璃作坊。明清时期,玻璃生产中心在山东淄川县颜神镇(今博山县)、广州和北京。清代自康熙时设立了宫廷玻璃场,已能生产透明玻璃和颜色多达15种以上的单色不透明玻璃。清代的缠丝玻璃、套色雕刻玻璃及鼻烟壶等,都是世界玻璃艺术的珍品。
26、中国古代玻璃虽为中国古人的独立发明,但其发展缓慢,并一直保持着固有的特点,既具有绚丽多彩、晶莹璀璨的优点,又有轻脆易碎、不耐高温、不适应骤冷骤热的缺点。这是因为它的主要成分是铅钡,烧成温度较低所致。铅钡玻璃不适合制作饮食器皿,只适合加工成各种装饰品、礼器和随葬品等,因此,比起陶瓷、青铜、玉石器来,玻璃器具用途狭小、发展不充分。
27、中国古玻璃是由本国工匠独自发明制造的,它以悠久的历史、精美的造型、独特的成分自成体系;但是,中国古玻璃与西方古玻璃相比在某些方面还是有逊色之处。考古发现表明,西方古玻璃一直以钠钙玻璃为主,耐温性能较好,对骤冷骤热的适应性较强,因此西方古玻璃的用途和生产量都远大于中国古玻璃。
28、问题五:玻璃是怎么制作的?最早是何时何人发明的?你好!关于玻璃――这一现代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建筑材料的发明过程,有一段颇富传奇色彩的故事:很久以前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有一艘腓尼基人的大商船来到地中海沿岸的贝鲁斯河河口,船上装了许多天然苏打的晶体。对于这里海水涨落的规律,船员们并不掌握。当大船走到离河口不远的一片美丽的沙洲时便搁浅了。被困在船上的腓尼基人,索性跳下1大船,奔向这片美丽的沙洲,一边尽情嘻戏,一边等候涨潮后继续行船。中午到了,他们决定在沙洲上埋锅造饭。可是沙洲上到处是软软的细沙,竟找不到可以支锅的石块。有人突然想起船上装的天然结晶苏打,于是大家一起动手,搬来几十块垒起锅灶,然后架起木柴燃了起来。饭很快做好了。当他们吃完饭收拾餐具准备回船时,突然发现了一个奇妙的现象:只见锅下沙子上有种东西晶莹发光,十分可爱。大家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以为发现了宝贝,就把他收藏了起来。其实,这是在烧火做饭时,支着锅的苏打块在高温下和地上的石英砂发生了化学反应,形成了玻璃。聪明的腓尼基人意外地发现这个秘密后,很快就学会了制作方法,他们先把石英砂和天然苏打搅拌在一起,然后用特制的炉子把它们熔化,再把玻璃液制成大大小小的玻璃珠。这些好看的珠子很快就受到外国人的欢迎,一些有钱人甚至用黄金和珠宝来兑换,腓尼基人由此发了大财。当然,这个故事是否真实可信,已难以考查,但实际上,早在公元前2000年,美索不达米亚人就已开始生产简单的玻璃制品了,而真正的玻璃器皿则是于公元前1500年在埃及出现的。从公元前9世纪起,玻璃制造业日渐繁荣。到公元6世纪前,在罗得岛和塞浦路斯岛上已有玻璃制造厂。而建于公元前332年的亚历山大城,在当时就是一个生产玻璃的重要城市。从公元7世纪起,***一些国家如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埃及和叙利亚,其玻璃制造业也很繁荣。它们当时已能够用透明玻璃或彩色玻璃制造***寺用的灯。在欧洲,玻璃制造业出现的时间比较晚。在大约18世纪之前,欧洲人都是从威尼斯购买高级玻璃器皿。一个伦敦商人于 1669年 9月 17日寄给威尼斯玻璃制造商的一封信中写道,“……我们特别需要平的玻璃板,请不要把包好的镜片玻璃放在装酒杯的箱子底下运输!最好用一两个牢固的箱子仔细包装……”这种情况随着18世纪欧洲人雷文斯克罗特发明一种透明性更好的铝玻璃逐步改变,玻璃生产业由此在欧洲兴盛起来!玻璃是由沙子,石灰石和碳酸钠和混合物制作出来的的,虽然我们通常认为玻璃是一种清澈明净的物质,但古代的玻璃却不是透明的。它带有点颜色,因为混合物原料中有杂质,不过这些颜色通常是非常美丽的。古代埃及人是十分出色的制造玻璃小瓶和装饰品的艺术家,而且他们经常制造出一层一层不同的颜色,出自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70年-公元前1320年)的埃及玻璃瓶仍然得以保存下来。吹制玻璃器皿,或者说拿一团呈半流质状的热熔化玻璃,把气吹进去来制成一个中空的容器,这是后来的发明。第一批玻璃吹制工人大概出现在公元前1世纪的叙利亚。玻璃窗甚至是一项更晚一些的发明。它们最初也是用吹气来制造的。大容器被吹制出来,经弄平后就成为一片玻璃。公元100年左右开始出现这种明亮的玻璃,但在1000多年里这种玻璃一直被当作一种昂贵的奢侈品。在窗格玻璃中间有一环形记号的旧式圆天窗,最初是趁吹成圆形的玻璃器皿底部仍然热时将它弄平而制成的。
29、问题六:玻璃谁发明的?远在五、六千年前,埃及人首先发明了烧制玻璃,后来传遍欧洲大陆。最初人们认为中国的玻璃也是从西方传入的。但考古发现打破了这一看法,1965年,在河南出土了一件商代青釉印纹尊,尊口有深绿厚而透明的五块玻璃釉。1975年,在宝鸡茹家庄西周早、中期墓葬里出土了上千件琉璃管、珠,经中外科学家对古代实物的鉴定,是铅钡玻璃,与西方的钠钙玻璃不同,中国的玻璃是自成系统发展而来。考古发现还告诉我们,中国的玻璃要比埃及晚,它萌芽于商代,最迟在西周已开始烧制。《穆天子传》载,周穆王登采石之山,命民采石铸以为器,就是烧制玻璃。不过,我国早期的玻璃,古人称它为G琳、琉璃、]璃、璧流离、药玉、水精、罐子玉等,南北朝以后,有时又称玻、料器。清代才称玻璃。古代所说的琉璃,包括三种东西:一是一种半透明的玉石,二是用铝、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成的釉,三是指玻璃。玻璃的发明,应同烧制陶瓷与冶炼青铜有关。发明人也就是制陶或制铜器的工艺师傅。古埃及的玻璃就是陶器工匠,在从窑内取出陶器时,发现了窑内有一种亮晶晶的东西。经过细心研究,多次实验,才烧制出玻璃。我国在商代,烧制陶瓷或冶炼青铜时,窑内温度可达1100??C――1200??C,有时就会无意中产生铅钡与硅酸化合物的烧制品。这些无名的工匠,是中国玻璃的发明者与祖师。作为琉璃之一的玻璃,最初只是作为装饰品或随葬品,视如珍宝。汉乐府民歌《陌上桑》说罗敷“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明月珠,在当时是名贵的琉璃饰物。秦汉时,烧制玻璃已为人所知,像东汉王充在《论衡》一书里,就说,五月丙午日中,用阳燧(古代一种取火器),就可“消炼五石以为器”。不过,中国古代的玻璃绚丽多彩、晶莹璀璨,但轻脆易碎,不耐高温,难以适应骤冷骤热的环境。北魏时,大月氏人来中国,在京城采石炼五色玻璃,曾一度“使中国玻璃大贱”。明清时,也有外国人来中国,传授西方玻璃的冶炼技术。如清康熙时,养心殿造办处就设玻璃厂,能生产水晶玻璃,洒金蓝玻璃与套色玻璃,其制品名贵一时,为中外收藏家所重视。除北京而外,在山东博山、苏州、广州等地,都有玻璃生产地,山东博山的产品,曾远销东南亚各国。
30、玻璃本是冶炼工匠所发明,但民间传说却把玻璃的发明权归到汉代陆毒(或作六毒)大王的头上。说西汉末年王莽篡政后,各地农民揭竿起义。有一位叫陆毒的绿林好汉率军几次打败王莽的军队,被激怒的王莽派十几万大军围剿陆毒,陆毒只得突围,准备投奔刘秀。半路上躲进一处山口,被王莽的军队所包围。陆毒众人正用石头架锅做饭时,敌人冲上来,只得丢下饭锅,与敌激战到半夜。山谷中突然腾起一片光芒,将王莽的士兵吓跑了。事后,炉毒查来查去,才发现是架锅的石头被烧得透明时,发出了强光。强光迫使敌军不敢再进攻,最后陆毒终于盼到了刘秀的援军,双方会师。事后陆毒向刘秀汇报了情况,并向刘秀献上烧得透明的石头。刘秀视为珍宝,就封陆毒为王,并让陆毒继续烧制这种宝石。这种石头就是玻璃,而陆毒大王也就被传为玻璃业的祖师了。
31、传说只能是传说,到底有多少历史的真实性,很难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玻璃的发明,离不开那些无名的陶瓷与冶炼工匠。如今我国已是玻璃生产大国,仅浮法玻璃就产量来论,世界排在前四位的国家是中国、美国、日本、德国,中国居第一位。随着玻璃在建材、轻工、交通、医疗、化工、电子、航天、原子能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对玻璃制品高科技含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我国玻璃业,是一个巨大挑战,我们祝愿我国的玻璃业勇攀科技高峰!
32、问题七:玻璃是哪个国家发明的?中国什么时候开始广泛使用玻璃?宋朝开始用玻璃答案补充宋朝的玻璃不是现在的这种,
33、现在的这种是雍正年间开勇的答案补充煮酒论史』[历史随笔]中国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玻璃?
34、作者:南腔_北调提交日期:2005-11-27 21:55:00访问:1752回复:27
35、??中国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玻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最新出版的《雍正十年:那条瑞典船的故事》,从一个侧面,解答了这个有趣的历史问题。
36、雍正年间,广州的对外贸易日渐繁荣。每年夏秋之际,计有进二十条西洋贸易大船到港,分别来自英国、法国、荷兰,奥地利和瑞典。这些大船前来购买中国的茶叶、瓷器和丝绸,虽然船上带来的基本上都是白银,一般是三至五吨重的西班牙银币,但是也有一些西洋物产,比如呢绒,钟表等,其中有一样比较特别的物产,就是玻璃。
37、当年承接外洋船广州贸易的洋货行行商,基本上都是来自福建的熟手商人,家资巨富,在广州城外西南角所建造的洋货行,规模十分巨大。行外有店铺,行内有巨大的仓库,货场,还有靠江边的专用码头。洋货行旁边,还建造了专门的庭院,既有对外的独立门户,有可以直接通往洋货行。庭院内至少是一栋两层建筑,格局和当时的民居大不相同,乃是专供外洋船租用,作为外洋之人在广州贸易时候的居停购物之所。答案补充既然是夷馆,所以建筑格局相当洋化。洋货行依江而建,所以靠江边,通常还建造有一个很大的阳台。两层楼房,也是当年广州城内外绝无仅有的新颖形式。洋货行的行商最早进口玻璃,大概就是为了建造夷馆所用;二楼窗户装上玻璃,十分气派洋气。这种夷馆建造得相当完美,也很值得;当年外洋船租用这样的一个庭院,一个贸易季节,要花近一千两白银。
38、玻璃用起来之后,自然是有人眼馋。但是行商们一来都是没有功名的白丁,二来都是来自福建的土佬,雍正朝初年,官府和广州的士绅,基本上是看不起他们的。用现代的话说,那些和洋人打交道的福建人,包括行商、通译和买办,都是主流社会之外的人。因此玻璃一物,虽然在雍正初年即有进口,但是使用十分局限。答案补充雍正七年,公元一七二九年,雍正皇帝起复遭到罢免的原广西巡抚,满洲上三旗包衣奴才祖秉圭,出任粤海关监督一职。祖秉圭之前,粤海关监督一职,一直由广东巡抚兼任;从祖秉圭起,单独任职,名义上是户部所派遣的官员,其实是直接秉承内务府的指令;祖秉圭官居二品,兼监察御史衔,而且有密折直奏之权,无论是权势地位,均不亚于广东巡抚。
39、祖秉圭和前任粤海关监督,广东巡抚杨文乾的作风大不相同。一是专心为内务府搜罗奇珍异宝,二是因为要办好差使,加上贪心大炽,所以和这些富裕的福建佬,打得十分火热;特别是和当时最大的洋货行,广顺行的行商陈寿观,关系好到了称兄道弟的程度。这样一来,行商那里有什么好东西,祖秉圭自然都十分熟悉。一来二去,这玻璃就成了祖秉圭进贡的好东西了。答案补充据清宫档案记载,雍正九年,祖秉圭送往宫中“大玻璃片一块,长五尺、宽三尺四寸,随白羊绒套木板箱”。这等大块玻璃,万里迢迢来自欧洲,再由陆路小心运到京城,倒也实在是不可多得之物;皇上龙心大悦,不在话下。雍正年间皇宫之中开始使用这种进口的洋玻璃,结束了中国历史上几千年一直用纸糊窗户的历史。如此说来,这祖秉圭算是相当有功劳的。
40、但是万里迢迢,专人护送大块平板玻璃到北京,毕竟是劳师动众的大事情;只有皇上才享用得起。祖秉圭在北京,皇亲国戚当中的三大爷四大妈向来对之十分照顾,现在有了海关监督这样的美差,自然十分想着报效些特别的好玩意。这样一来,进口的平板玻璃,终于摇身一变,成了北京城富贵之家......>>
41、问题八:玻璃是哪国人发明的?玻璃的发明与祖师传说
42、--------------------------------------------------------------------------------
43、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除了声光电外,就是琉璃乾坤似的玻璃世界。现代化的大楼与住宅,几乎除了钢架、砖瓦,就是一片透明玻璃。站在楼里或室内可以望到街上的车水马龙;人们在飞机、汽车、火车上,透过挡风玻璃,就可置身窗外的五光十色的大世界。在化学实验室、医院里,到处可见玻璃器皿;我们透过玻璃制成的望远镜、显微镜,既可了望无边无际的宇宙,也可深入观察微观世界的秘密。就是日常生活中,品茶饮酒,端的是玻璃杯与盅,墙上的镜框、手上戴的手表、架上放的犹如水晶般的工艺品,甚至街头小孩子玩的琉璃球,哪一件能离开玻璃制品呢?人很难想象,离开玻璃,世界会变成一个怎样一幅模样?
44、远在五、六千年前,埃及人首先发明了烧制玻璃,后来传遍欧洲大陆。最初人们认为中国的玻璃也是从西方传入的。但考古发现打破了这一看法,1965年,在河南出土了一件商代青釉印纹尊,尊口有深绿厚而透明的五块玻璃釉。1975年,在宝鸡茹家庄西周早、中期墓葬里出土了上千件琉璃管、珠,经中外科学家对古代实物的鉴定,是铅钡玻璃,与西方的钠钙玻璃不同,中国的玻璃是自成系统发展而来。考古发现还告诉我们,中国的玻璃要比埃及晚,它萌芽于商代,最迟在西周已开始烧制。《穆天子传》载,周穆王登采石之山,命民采石铸以为器,就是烧制玻璃。不过,我国早期的玻璃,古人称它为G琳、琉璃、]璃、璧流离、药玉、水精、罐子玉等,南北朝以后,有时又称玻、料器。清代才称玻璃。古代所说的琉璃,包括三种东西:一是一种半透明的玉石,二是用铝、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成的釉,三是指玻璃。玻璃的发明,应同烧制陶瓷与冶炼青铜有关。发明人也就是制陶或制铜器的工艺师傅。古埃及的玻璃就是陶器工匠,在从窑内取出陶器时,发现了窑内有一种亮晶晶的东西。经过细心研究,多次实验,才烧制出玻璃。我国在商代,烧制陶瓷或冶炼青铜时,窑内温度可达1100oC――1200oC,有时就会无意中产生铅钡与硅酸化合物的烧制品。这些无名的工匠,是中国玻璃的发明者与祖师。作为琉璃之一的玻璃,最初只是作为装饰品或随葬品,视如珍宝。汉乐府民歌《陌上桑》说罗敷“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明月珠,在当时是名贵的琉璃饰物。秦汉时,烧制玻璃已为人所知,像东汉王充在《论衡》一书里,就说,五月丙午日中,用阳燧(古代一种取火器),就可“消炼五石以为器”。不过,中国古代的玻璃绚丽多彩、晶莹璀璨,但轻脆易碎,不耐高温,难以适应骤冷骤热的环境。北魏时,大月氏人来中国,在京城采石炼五色玻璃,曾一度“使中国玻璃大贱”。明清时,也有外国人来中国,传授西方玻璃的冶炼技术。如清康熙时,养心殿造办处就设玻璃厂,能生产水晶玻璃,洒金蓝玻璃与套色玻璃,其制品名贵一时,为中外收藏家所重视。除北京而外,在山东博山、苏州、广州等地,都有玻璃生产地,山东博山的产品,曾远销东南亚各国。
45、玻璃本是冶炼工匠所发明,但民间传说却把玻璃的发明权归到汉代陆毒(或作六毒)大王的头上。说西汉末年王莽篡政后,各地农民揭竿起义。有一位叫陆毒的绿林好汉率军几次打败王莽的军队,被激怒的王莽派十几万大军围剿陆毒,陆毒只得突围,准备投奔刘秀。半路上躲进一处山口,被王莽的军队所包围。陆毒众人正用石头架锅做饭时,敌人冲上来,只得丢下饭锅,与敌激战到半夜。山谷中突然腾起一片光芒,将王莽的士兵吓跑了。事后,炉毒查来查去,才发现是架锅的石头被烧......>>
46、问题九:玻璃是什么时候被发明的没有人确切地知道玻璃是在何时、何地首先被制造出来的。公元前2600年左右,它出现于美索不达米亚(现今伊拉克)或埃及的早期文明中心地之一。
47、玻璃窗是一项更晚一些的发明。它们最初也是用吹气来制造的。大容器被吹制出来,经弄平后就成为弗片玻璃。公元100年左右才开始出现这种明亮的玻璃。
48、所以,公元100年左右玻璃用于建筑上了。
三、什么时候有的砖是谁发明的
距今已有5000年,堪称“中华第一砖”,具体发明考古无法证实。
2009年~2010年,省考古研究院的考古人员对蓝田县新街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在发掘过程中,令人惊喜的是,他们发现仰韶文化晚期烧结砖残块5件,未曾烧过的土坯砖残块1件。此外,还发现龙山文化早期烧结砖残块1件。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专家杨亚长介绍,5件仰韶文化晚期烧结砖块中有3件出自该文化时期的窖穴中,另2件出自仰韶文化晚期文化层中。土坯砖残块则出自仰韶文化晚期窖穴中。
据了解,仰韶文化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被命名为仰韶文化。
1、按材质分:粘土砖、页岩砖、煤矸石砖、粉煤灰砖、灰砂砖、混凝土砖等。
2、按孔洞率分:实心砖(无孔洞或孔洞小于25%的砖)、多孔砖(孔洞率等于或大于25%,孔的尺寸小而数量多的砖,常用于承重部位,强度等级较高。)
3、空心砖(孔洞率等于或大于40%,孔的尺寸大而数量少的砖,常用于非承重部位,强度等级偏低。)
4、按生产工艺分:烧结砖(经焙烧而成的砖)、蒸压砖、蒸养砖。
5、按烧结与否分为:免烧砖(水泥砖)和烧结砖(红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第一砖
我国什么时候开始用砖瓦和我国什么时候开始用砖瓦砖瓦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