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刘邦吕后的儿子刘盈到底怎么死的
1、西汉的第二个皇帝就是刘邦和吕后的儿子汉惠帝刘盈,他生于公元前211年,当时还是秦始皇三十六年。汉惠帝是个年轻的皇帝,他在十六岁的时候就继承了皇位,但他也是个短命的皇帝,仅仅在位七年就去世了。这和他的母亲吕后有直接的关系,就象萧何和韩信一样,登基做皇帝是母亲吕后的功劳,但最后英年早逝也和母亲的所作所为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2、在刘盈小时候,父亲刘邦还是一个小小的亭长,不可能使他过那种贵族的生活,所以,他和母亲以及姐姐要经常到地里干活。后来,父亲反抗秦朝,他和母亲、姐姐也就处于一种颠沛流离的生活之中,后来母亲和爷爷被楚军抓去,他和姐姐在和父亲一起逃跑时还被心狠的父亲几次推下车去,以便父亲能跑得快一点。刘邦的属下夏侯婴抱怨刘邦不该这样对待自己的亲生骨肉,下车又将他们姐弟抱上了车。直到后来他们姐弟被送到了关中,才在战略后方过上了安宁的生活。到了刘邦消灭了项羽的势力,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后,就立刘盈为太子,这时的刘盈才刚刚九岁,童年的苦难终于没有白受。
3、不过,在他走向皇位的过程中也有过风险,但在母亲吕后的努力下,他还是很顺利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刘盈因为文静,外表也显得没有刘邦那样英武的所谓帝王之气,所以刘邦不太喜欢他,而是喜欢他宠爱的戚夫人所生的儿子如意,想把刘盈废掉,立如意做太子。但在众人的反对下,刘邦只好作罢,但是刘盈的太子地位却时刻受到了威胁。刘盈当时还是个孩子,对此不会有什么感觉。他的母亲吕后却不是一般的人物,为了以后的权势,她开始行动了。这时,有人建议她找足智多谋的张良讨个主意。张良建议他找刘邦极为尊敬的"四皓",他们肯定会帮助她说服刘邦的。吕后依计行事,"四皓"果然起了重要作用。在平定淮南王英布反叛时,是"四皓"设法让刘邦收回成命,不再让刘盈领兵去镇压。
4、等刘邦平定英布的叛乱回来后,因为伤痛病倒了,这使他又动了更换太子的意念。张良的劝谏没有起作用,其他的人也没有让刘邦改变主意,最后还是"四皓"以行动说服了刘邦:在一次宴会时,已经有八十高龄的"四皓"陪同着太子刘盈入席,这使刘邦很惊讶,觉得太子已经成熟了,再重立太子恐怕会导致政局混乱。此后,刘盈的太子地位基本稳定了。不久,刘邦病死,刘盈顺利地继承了皇位,这时他刚十六岁。刘盈继承皇位后,基本上继承了父亲的政策,而且有父亲的一批有经验的大臣辅佐,他在位期间没有什么大的波折,可惜的是在皇位上仅仅坐了七年。
5、惠帝的措施可以从经济、文化等方面体现出来。首先,在经济方面,惠帝继续推行刘邦时的与民休息政策,在他刚即位时,便下诏书恢复了原来实行过的十五税一的政策。因为刘邦在位时,为了对内平定叛乱,对外迎击匈奴,所以增加了一些赋税,等惠帝时,内乱已经平定,匈奴也因为和亲政策不再骚扰边境,所以,惠帝便取消了增加的赋税,重新恢复了十五税一。后来,惠帝又鼓励农民努力耕作,对于有成绩的农民还免除其徭役。为了促使人口增加,惠帝还下令督促民间女子及早出嫁。如果女子到了十五岁还不出嫁,就要征收五倍的算赋。算赋是一种成人的人头税,每人交一百二十钱,即为一算。对于原来限制商人的政策,惠帝也大大放松,以促进商业的发展,增加国家收入。惠帝的这些措施使西汉初年的经济继续健康地向前发展。其次,在文化方面,惠帝也进行了有益的改革。他在公元前191年,将"挟书律"废除。"挟书律"是在秦始皇在进行焚书时实行的一项法令,除了允许官府有关部门可以藏书外,民间一律禁止私自藏书。西汉王朝初期,制度基本上是继承秦朝,"挟书律"也不例外。惠帝很有魄力地废除了这一法令,这使得长期受到压抑的儒家思想和其他思想都开始活跃起来,为儒家被汉武帝确定为国家的统治思想提供了前提条件。惠帝在很短的皇帝生涯中,还完成了长安城的全面整修。刘邦在位时仅修了长乐宫和未央宫,城墙没有修成。当时西汉和外界的交往日益增多,长安城的国都形象急需完善。于是惠帝决定整修长安城,在公元前194年正式开工,到前190年完工。整修后的长安城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很有名的,除了罗马城外,没有再和长安相媲美的城市了。长安城共十二座城门,每面城墙有三座,每个城门又分成了三个门道,右边的为入城道,左边的是出城道,中间的则是专门供皇帝用的。
6、惠帝本来应该和后来的文帝和景帝一样应该有更大的作为,但因为母亲吕后,他还是过早地去世了。一是皇后的选定。惠帝在做太子时因为年纪太小,所以没有娶太子妃。等他做了皇帝,便由母亲吕后选了张氏为皇后,但张氏是惠帝的亲外甥女,按照现在的观念和法律,是典型的近亲结婚,但当时还是流行这种亲上加亲式的婚姻的。后来,因为张氏长时间没有生育,吕后便又自作主张,叫张氏对外说自己已经怀孕,然后将一个宫中美人生的儿子据为己有,并立为太子,其生身母亲却被吕后杀死了。惠帝的早死最重要的原因是母亲吕后的残忍。在刘邦活着的时候,因为宠幸很多的后宫姬妾,冷落了吕后。这使吕后非常嫉恨,等刘邦死了,自己当了太后,便对以前的姬妾们进行迫害,有时竟达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对于原来曾威胁惠帝太子地位的戚夫人,吕后的报复让她自己进入了遗臭万年的行列:先是让人拔光戚夫人的头发(当时男子剃掉头发都是一种侮辱的刑罚,对女子就更是一种极重的侮辱了),然后戴着枷做舂米的重体力劳动。这还不够,吕后又残忍地将戚夫人的四肢砍断,挖去眼睛,熏聋双耳,灌药使她变成了哑巴,最后扔到了茅房,叫做"人彘"(即像猪的人)。为除掉后患,吕后还将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骗到长安用毒酒杀死。吕后的歹毒听来都让人长时间难以消除那种恐怖的感觉。生性仁慈、心地善良的惠帝,在看到那个"人彘"并知道是戚夫人后,受到极大刺激,痛哭不止,此后便生病了,长达一年之久。惠帝也不再上朝处理政务,每天就是饮酒作乐,迷恋后宫。其实,他是在用这种方式来驱散心中那种无法驱散的恐怖。公元前188年,即汉惠帝七年,年仅二十三的惠帝去世,谥号"孝惠","孝"意即孝子善于继承父亲的事业。此后,汉朝皇帝的谥号中都有一个"孝"字,只有东汉的光武帝刘秀因为是中兴之主而例外。惠帝死后葬在安陵,在现在西安附近。
二、《白眉大侠》大五义弟兄怎么死的
1、《白眉大侠》是我国著名评书大师单田芳先生在清朝作家石玉昆所著的著名公案类小说《三侠五义》的基础上所创作的一部作品,里面的主角就是五义中的穿山鼠徐庆的后人徐良和锦毛鼠白玉堂的后人玉面小达摩白云瑞。大五义中的四人在《白眉大侠》中都有提及。
2、之所以有大五义的说法,只是为了和小五义区分开来。而大五义的五人是指《三侠五义》中提到的陷空岛五鼠,分别是钻天鼠卢芳,彻地鼠韩章,穿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
3、在《白眉大侠》中,并未提到锦毛鼠白玉堂,这是因为在《三侠五义》结局时,开封府众人奉命调查襄阳王谋反的罪证。白玉堂不听劝阻,执意一个人单枪匹马三闯冲霄楼,结果最后一次中了埋伏惨死于铜网阵中。
4、白玉堂的四个兄弟在《三侠五义》中并未出事,在《白眉大侠》一书中,四人都成了开封府校尉队的一员,协助徐良这个后辈替开封府办事。
5、徐良因为杀了紫面金刚王顺的父亲神拳太保王兴祖,成为王顺不共戴天的仇人。王顺在拜师学艺下山后找徐良报仇,假扮徐良的身份屡次作案,害得徐良被冤枉坐牢。开封府诸校尉在替徐良洗脱冤情时遇到王顺一行人,结果剩下的五义中的两人,彻地鼠韩章和穿山鼠徐庆技不如人,死于王顺的飞镖之下,而老大钻天鼠卢芳心伤两位兄弟的死,也一病不起就此离世。
6、只有翻江鼠蒋平存活了下来,而且还成了开封府的智囊,带领开封府一帮校尉协助包大人查案。一直到《白眉大侠》结局,蒋平都活得好好的。大五义中白玉堂英年早逝,其他三人也离世极早,只有蒋平的命运最好,寿命也最长。
三、赵武灵王是怎么死的
1、赵武灵王是战国时期赵国第6任君主,在他统治期间赵国的实力达到顶峰,最后却落得一个饿死在沙丘宫中的下场。
2、赵武灵王是嬴姓赵氏,先秦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及改革家。在他出生的时候,赵国依然是北方的一个秦国。他的父亲赵肃侯曾跟魏、楚、秦、燕、齐等诸侯国打过不少的战争,一直都没处于下风。在他父亲去世的时候,年仅十五岁的赵武灵王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跟谋士的帮助,顺利继承王位。
3、在他当上国君之后,面对来势汹汹的其他诸侯国时,一面让赵国全境处于戒严状态,一面联合韩国和宋国这两个国家,利用地理优势形成品字形结构,将秦、魏、楚、齐这四个诸侯国置于两面或则三面受敌的情况当中。为了防止赵国被攻占,先是花重金贿赂越王无彊,让其攻打楚国,逼迫楚国将注意力赵国身上。之后有故伎重施,重金贿赂赂楼烦王攻击燕国,成功让燕国将注意力放到保卫自己的国家上,之后就剩下魏、齐、秦这三个国家。赵、韩、宋跟魏、齐、秦之间无论是实力还是领地都没有太大的差距,所以赵国自然不用担心被灭国的危险。
4、除此之外,当时的赵武灵王听从了苏秦的计策,采用合纵攻势成功打击了当时的强国魏国。先后吞灭中山国,大败林胡、楼烦二族,开辟云中、雁门、代郡三郡,称为当时的一个霸主。赵武灵王后来将自己的王位让给了儿子赵惠文王,想要让自己的儿子负责国内的政治和军事,自己专注对外军事斗争。可惜的是,他这样的行为却为赵国后来的内乱埋下了祸根。
5、由于赵武灵王的两个儿子都比较出色,一个担任国君,另一个也被委以重任。最后因为两个儿子为了争夺王位,发动了沙丘之乱。他自己被包围达三个月,因在沙丘宫中找不到吃的,最终被活活饿死。
关于本次候顺利怎么死的和候顺利是谁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