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时僧人不沾荤腥,荤最初指的是
1、气味浓烈的蔬菜。荤腥一词出自白居易《斋戒》一诗,“每因斋戒断荤腥,渐觉尘劳染爱轻。“荤腥”中的“荤(hun)”最早念Xun,原指气味浓烈的菜蔬之类的食物,如葱、蒜、韭菜、洋葱等,“腥”才是指肉类。

2、其实,最早的荤不是指肉,可以从字上看出来。荤腥应该分开看。腥:指肉类。包括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以及各种幼仔及禽卵。腥味,伤生害命,损慈悲心。
3、早在释迦牟尼佛在印度传法的时候,因为当地这些地有很多沙,又有很多水。草和菜都不会生的。并且当时出家人托钵,为了给施舍食物的众生行方便(给什么吃什么,不挑剔),没有规定不准吃肉,只是规定不准喝酒和吃葱、蒜之类。
4、但是佛在《首楞严经》上说得很明白,当时出家人所吃的肉,不是真肉,是佛力变现的肉,而所变的肉,也是五净肉,就是不见杀、不闻杀、不疑为我杀,或它自己死的,或鸟残(即鸟吃剩下的,好像鹰抓起小鸡吃,吃不了,剩下的你看到你可以捡来吃,这叫鸟残),并且明确说,佛涅槃后,出家人不可以食肉,不仅不能食肉,还不能起伤害众生的念头。对于净素来说,蛋奶蜂蜜丝绸皮草等最好都不要食用。
5、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464——549)曾大加提倡食素,推动了中国出家人吃素风气的形成。当然,这也是因为中国出家人逐渐不再托钵乞食,而是自己耕种,机缘成熟可以吃净素。而今天,藏地因为地理原因,以及南传佛教依然托钵的原因,世界上有许多地区出家人依然食用三净肉,这是因为条件所限,实际上这些地区的高僧还是提倡净素的。
二、佛教中荤是什么意思,最初意思
在佛教里起初荤不是指动物性食品,而是之一些带有刺激性气味的蔬菜,佛教有五荤,包括韭、蒜、葱、姜、蒜苔等。不准在庙里出家之人食用,以防念经时恶气相侵。后来佛教又规定,不准杀生,更标准吃动物性食品,所以把荤引申为动物性食品。
荤,这个字是草字头的,说明荤以前是一种草。
1、有鸡、鸭、鱼、肉或有动物油的食物。与“素”相对:~菜。
也叫五辛。一般指宗教信仰者忌讳食用的五种气味浓烈的蔬菜。如佛家忌大蒜、小蒜、兴渠(根似萝卜,味似蒜)、慈葱、茖葱。道家忌韭菜、薤、蒜、芸薹、胡荽。
指鱼肉等食品:老人家常年吃素,不沾~。
(信奉佛教等宗教的人)解除吃素的戒律或已满吃斋的期限,开始肉食。也泛指经常素食的人偶然吃荤。
三、古时僧人不沾荤腥荤最初指什么 古时荤腥荤最初指什么
1、古时僧人不沾荤腥的荤最初指气味浓烈的蔬菜。佛教徒戒荤的原因就是为了避免口气冲撞了佛祖菩萨。荤菜在古代宗教指的是一些食用后会影响性情、欲望的植物,主要有五种荤菜,合称五荤,佛家与道家所指有异,佛教和道教禁止荤食。
2、近代则讹称含有动物性成分的餐饮食物为荤菜,事实上这在古代是称之为腥。所谓“荤腥”即这两类的合称。现在大多数人把“荤”,仅仅理解为肉类,以为只要不杀生、不吃肉就是在吃素,其实这是不对的。素食主义与信佛吃“素”,两个“素”的定义不一样。素食主义者的素食仅排除了肉食,而信佛吃“素”则还要排除“五荤”。
文章分享结束,荤最初指的是什么和荤最初指的是什么意思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