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市第十一中学的校园文化
1、校训:坚韧自强,尽责感恩,笃学进步,开放创新。
2、教学思想以人为本,持续发展;优质教育,服务社会。
3、教学信念相信,人类智慧和心灵的力量;确信,宽容团结是一种美德;坚信,学习是进步的桥梁。
4、教学精神团结奋进、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主动发展。
5、目标成为特色鲜明、社会公认的二十一世纪新式示范校。
二、北京大学校园内的标志景点是什么
未名湖,是北京大学校园内最大的人工湖,位于校园中北部。形状呈U形。湖南部有翻尾石鱼雕塑,中央有湖心岛,由桥与北岸相通。湖心岛的南端有一个石舫。湖南岸上有钟亭、临湖轩、花神庙和埃德加·斯诺墓,东岸有博雅塔。是北京大学的标志景观之一。
建筑,北大以一塔湖图闻名,其中的塔指的就是位于北京大学未名湖旁的博雅塔。燕园建筑精髓“一塔湖图”之“塔”——博雅塔,是使用功能、艺术造型、环境协调三方面高度统一的建筑杰作。它在未名湖中的倩影深印在北大莘莘学子的心中。
博雅塔位于未名湖东南的小丘上,是仿造通州燃灯佛舍利塔、取辽代密檐砖塔样式建造的。它原是校园供水水塔,其独具匠心的设计构思,乃燕园构建的神来之笔。
勺园是明朝著名书画家米万钟(1570-1631)于明万历年间所建,是“米氏三园”中最为有名的一个。明朝诗人多有诗词歌咏。清初在勺园故地建弘雅园,康熙曾为之题写匾额。乾隆时,英特使马嘎尔尼朝见清帝时曾驻此。
后为郑亲王府,嘉庆时改名为集贤院,清帝在圆明园临朝时,此处是大臣们入值退食之所。1860年,集贤院和圆明园一起为英法帝国主义焚毁。
未名湖以前靠万泉河供水,未名湖一带在清朝属于淑春园的一部分,乾隆将该园赐给他的宠臣和珅。在此大肆营建,一共建造楼台64座、游廊亭阁357间、房宇上千,极尽奢侈。和珅后来被查抄之后,淑春园又几易其主。
在清朝是圆明园附属的和珅花园淑春园中人工湖。石舫按照颐和园的石舫修建,但后来上部结构被焚毁,今仅存石质基座。
20世纪20年代成为燕京大学的一部分,校方请设计师亨利·墨菲规划校园布局,该湖由钱穆命名为未名湖。
1952年,燕京大学被行政撤销,北京大学从市中心迁至燕京大学旧址。从此,未名湖成为北京大学校园的一部分。
2001年,“未名湖燕园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后,学生将未名湖、博雅塔、图书馆叫作“一塔湖图”。
三、北京城市学院的校园文化
1、北京城市学院的校园文化是:改革探索、勤奋进取、艰苦创业、开拓前进。
2、这也是城市学校的校训,反映了时代特征,是具有改革精神、创业精神和奋斗精神。
3、当代大学生要用正确的思想武装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立志把自己锻造成为最优秀的人才,争取为祖国、为人民建功立业。
4、北京城市学院学生会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在校团委和上级学联的指导和帮助下,以“服务学校中心工作、服务同学成长成才”为宗旨、以成为“同学之家、师生之桥、干部之校”为目标,严谨工作、认真务实、在传承北城学生会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本职能和工作方针。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