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比如,做宣传图版,集中培训等等,让学生信任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其次要与学生处理好关系,建立和学生信任关系,平等与学生交往。再次要注意倾听学生即来访者的问题,深入学生内心,寻找学生自身能力优势,帮助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自信心。最后要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让学生充满信心迎接未来生活。@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的开设,一定是最好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维护心理健康意识的途径。
2,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素质活动
利用5.25等心理健康日活动向学生推广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
3,利用公众号、官网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对于有心理辅导需求的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个体团体心理辅导,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当下心理危机。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做好心理危机系统建设工作,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解决,对于心理高危个体进行追踪观察,特别严重的予以转介。
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疫情期间,学生的心理波动很大,情绪不稳,易激惹,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如何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是每一个心理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社会的全员工作,是一所学校的全面工作,学校每一个教职员工的参与,参与度100%。
一、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组织机构
校长任组长,分管的德育校长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德育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等。
二、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织心理健康团队
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上课表,每两周一课。
五、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定期培训心理委员。
六、定期给师生开展心理健康团辅活动,开讲座。
七、各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利用网站、美篇、公众号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八、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撰写论文、研究课题。
九、走出去,引进来,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十、与社会资源联谊,妇联、团委、教育局、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
想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各个方面的支持和努力,任重而道远,我们一起加油!
要从教育抓起,要提倡爱国精神向楷模学习。
在布置作业、网上上课、检查作业等方面从严实施,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复学的准备。另一方,在上课的同时做心理辅导,使学生接受即将复学这个事实的同时,了解当前我国疫情方面的情况,减少对疫情的抵触。
用时间四限象管理,二八法则助力孩子顺利度过“融合期”:
1.时间管理,学会用四象限法则,横坐标ⅹ轴,是重要(正向),不重要(负向),纵坐标y轴,是急(正向),不急(负向),分四个象限区域。
2.第一象限区,为重要而急,危机处理25%,必做的事,人生的核心,每天必做。
3.第二象限区,为重要而不急,个人成长60%,每天必做,优秀人主要精力都放这里。
4.第三象限区,为不急,不重要,放松泄情1%,尽量避免,二八原则,每周放肆两次,减压。
5.第四象限区,为不急而重要,反思,自省15%,每天必做。
时间是失而不复得,学会管理时间就是自律的开始。
时间管理是思维混乱的一次整理,有节奏的生活,学习,工作,才能摆脱自卑,焦虑,缓和各种冲突,彼此尊重与解脱。
二八法则,让孩子健康成长,效率高!
最后,把犹太人教育孩子三句话互勉:
2.心中的梦想,时间管理,天天有梦想。
3.脑子里的知识,难题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每天做一件不愿意的事,时间清单,培养尽责与担当的习惯。
你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外延很大的课题。就学生心理健康本身而言,还有很多具体的内容。学生时期是一个人长身体,同时也在长知识的阶段。同时人的三观也主要在这个阶段形成。所以说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涵盖了很多内容。下面我们分别说一下。第一,先说身体。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在实际生活中,我就遇到很多这样的问题。有的人对身体的长相高矮胖瘦美丑等诸多方面都有和别人攀比的心理。身体条件好的学生就往往会产生一种自我感觉特别良好的现象。相反,有的人身体条件和长相先天不是太好。就会产生过度自卑。处处低人一等,甚至老是怨天忧人的现象。其实这两种表现形式都是心理不太健康的一种表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和先天遗传有很大关系。所以一个人的长相和身体条件不能拿来攀比。也更不能是一个人用来过度自傲或者过度自卑的依据。健康的心理方式应该是无论先天条件好坏与否。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态度。通过后天的努力,让身体始终保持一种健康快乐,充满朝气的状态。这才是一个学生应该具有的健康的,积极的,良好的心理状态。第二是学习方面。每个人都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能够很早的适应学习环境,找到良好的学习方法,再加上后天的勤奋和努力,就能取得非常好的成绩。当然也有一些学生,可能是因为种种原因,学习成绩可能处在暂时的低谷阶段。不论哪一种状态,在学生时期,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但如果你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学习好的人就狂妄自大,自以为是,处处觉得高人一等。学习不好的人,有的就会妄自菲薄。甚至自暴自弃。有的人还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从而放纵自己,放弃学业。这都是非常不好的现象。我也在咨询过程中遇到好多这样的人。不论学习好坏,如果没有一种健康的客观的学习态度。就会徒增很多烦恼。也有一些人,最后走到歧途。这都是令人非常惋惜的事情。每个人的悟性有早晚。学习方法的获得有先后。暂时学习好的人也有可能江郎才尽。学习成绩不好的人,一旦得到开悟,也有可能大器晚成。所以不以暂的成绩好坏论英雄。这种看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很难。而且这种心理状态不改变,往往会影响到家庭。影响到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在现实的心理咨询过程中,这种问题经常遇到。非常普遍。所以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永不放弃的精神最为重要。这也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的立身之本。第三方面,家庭出身。这个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的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由于学生家庭出身和家庭条件本身存在着差异。从而导致学生拥有的资源不完全对等。近年来,学生攀比家庭的案例越来越多,很多时候家庭条件优越的人更容易捷足先登。这就导致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了愤青的心态。这种贫富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他有方方面面的因素。但这不能成为学生心里失衡的借口。任何人的成功背后都有艰辛的付出。倡导和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大事。这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首先,孩子的年龄不同,身心发展的特点有所不同,应针对该年龄段,有的放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小学一二年级的教育方式,和三四年级,五六年级截然不同,初中年级和高中年级更要有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其次,不仅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家长意识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其成长过程中是第一位的。吃饱穿暖之外的心理活动,TA在想些什么,会不会偏离正常人的心理?为什么同一问题,有的孩子会反应过激,有的孩子则会平静对待,自己的孩子在这种情境下会怎样……家长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把握好作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位老师这个角色。
最后,有个教育的关键期,在什么阶段的孩子就应该做那个阶段的事儿。从初入学的守规矩做起,就是适应的开始,能适应学校的管束规定,将来步入社会,也能适应社会的法规,习俗,道德的约束。不要产生这样的现象:无论在哪个阶段,TA都是个刺头,不服管束,也不自我约束,唯我独尊,最后变成有攻击性人格,反社会人格的人,似乎一切不是都在他人,世界也和他过不去。错过关键时期的教育真的是错过。
同为学生的我,觉得一个老师如果总是照本宣科的告诉学生理论知识,其实我们是很烦的,甚至逆反心理会和老师对着干,其实老师的良苦用心学生还是多少有理解的,心理知识是有限的主要是看老师的上课方式和表达技巧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如果老师多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会更好
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班级的的安全稳定工作和教育教学的效果,可以说班里的安全稳定工作和教育教学效果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外显,随着各地学校复学复课的到来,关注并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极其重要:
1.做好线上教学和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让学生不畏难;
2.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注重人文关怀,让学生感受到温暖;
3.关注并鼓励学生的积极品质,让学生觉得有尊严;
4.积极挖掘学生可利用的资源,让学生感觉到有底气;
5.协助学生建立不大不小适中的,合情合理适合的目标,让学生
二、国民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
1.近年来,心理疾病高发,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抑郁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全国抑郁症患者超9500万。我国每年大约有28万人自杀,其中40%患有抑郁症。《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调查数据显示,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为15%-20%;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50%为在校学生,其中41%曾因抑郁休学。
2.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尤里•布朗分布伦纳提出的生态系统论,认为人在复杂的关系系统中的发展受到多水平环境的影响。其理论中的大环境系统指由文化价值观、法律、习俗和资源组成的,个体则处于大环境的包围中。大环境系统能否满足个体的需要,关系着个体在内部环境水平上的发展。
3.文化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土壤,在中国的土壤上,西方文化开枝散叶,弥漫着诡异的花香。追溯心理疾病高发的根源,中西方文化产生的冲突是重要因素,具体体现在经济、科学、教育、文化、社会生活领域等方面的文化冲突
三、心理健康教育从源头抓起
1、说到现在的张悟本现象,我想说,首要一点就是政府职能缺位。这是很明确的,就在健康知识传播上。世界卫生组织30年以前就提出,健康教育是初级卫生保健的首要任务,不是别的,是首要任务。这就强调健康教育、健康知识传播在保证国民健康当中负有最重要的作用。前年我在清华的一个论坛上做讲座,我的题目就是《健康传播是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治本之策》,这是最基本的东西。
2、民众要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他首先要有知识。可是我们以往不认为这是政府的职责,专家想做没有费用,人家这些人可以有人包装,有人提供费用,我们专家真正想去传播科普的时候没有人给予支持。这是造成国民健康素质严重低下的主要问题,太令人失望,太令人吃惊了。调查显示,100个人中具备健康素养的不到7个,具备慢性病预防素养的不到5个人。没有科学知识,自然就会相信那些非科学的忽悠。
3、一般民众的情况是这样,我们医务人员怎么样?我们医务人员的保健素质也是非常差的,这也和我们以往的教学内容有关。医务人员到底应该培养他们什么?就培养他看病?我最近在北大公卫学院提出临床学生公共卫生教育改革的问题。我们现在就要做,因为就是这个问题引起我们的健康问题太多了。我们的临床医务人员疾病预防控制的观念太差了。许多专家是临床诊治的专家,但保健知识是另一门学问。最近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的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组织做了一个心血管病医生十年之内患心血管病危险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54%的男医生患病的危险度高于一般人群。这主要是因为怎么吃他们不会,怎么锻炼他们也不会,再加上工作紧张,压力大,所以他们的患病危险度要比一般人高。而且还有一个数据大家可能不知道,心血管病医生男性肥胖者占34%,这个比例太高了,肥胖可是导致慢性病的第一危险因素啊!
4、面对这样的状况,现在如果靠临床医务人员给大众传播正确的健康知识,是行不通的,因为他们自己也不会,所以经常传播的是一些错误知识。保健和医疗完全是两码事,是两个不同内容的学科,这是我们卫生系统今后要重点抓的一个问题。我在卫生部2020健康中国战略研究里面明确提出一个建议,就是首先教会600万医务人员正确的、科学的保健知识,然后再由他们向群众传播,这是非常必要的。
5、张悟本现象确实是一个问题,因为他的破坏力太大了,昨天我看电视播放卫生部陈竺部长的一个讲话,就只有简单的几句:现在慢性病死亡占人口死因的80%以上,如果不很好地进行防治,以后会发生井喷。
6、中国无论从GDP、奥运金牌等各方面的指标都是世界上的第一、第二,国家的竞争力前一段时间排在第18位,产品制造业竞争力是世界第一……我们在这方面很先进,惟独糟糕的就是中国男子足球,2000年是世界第79位,2007年是第81位,后来输给叙利亚掉到107位,现在是110多位了…一然而我们现在的卫生状况排在世界第144位,中国足球这么糟糕,全国人没有不骂的,卫生的状况比足球还落后几十位。
7、现在中国社会面临“三化”——人口老龄化、疾病年轻化、医疗过度化。这三个化使得患病人数就像三级跳,而医疗费用就像撑竿跳。现在我国的医疗支出呈几何级数增加,如果按照GDP总量的6%这个最低指标来推算,2008年我国医疗费已远远超过2万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能从思想和观念上有一个根本的改变,情况会越来越严重。
8、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了中国社会蓝皮书,列了百姓关注的17个热点问题,头一个就是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10年3月份,全国人大提交七千多项提案,里面有13项是全国性重点提案,其中有6项是民生问题,第一项就是推进医疗系统改革、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全国人民在七千多项提案里,竟然头一项就是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正因为人民群众有这些需求和实际问题,才导致了很多伪健康专家“忽悠”的抬头。
9、造成这种现象有三个原因,第一是有些人想出名,想一夜成名;第二是后面有一个团队,有一个幕后推手,有人包装,有人策划,有人公关,有人做平台,这一切都是因为利益驱动;第三是老百姓实在是看病难、看病贵。既然去医院有这些不方便,而吃点黄瓜、茄子什么就好了,按按这个,按按那个,从头到脚什么病都能治,这些正好抓住了大家的心理。
10、因为看病太难,太麻烦,百姓治病渴望有一种简单的办法,所以谁出来忽悠一下就会有人听从。以后就算张悟本不出来,李悟本、王悟本还有别的招。要想让张悟本现象从根上除掉,就要大力加强健康教育。同时政府要抓规范管理,设入门标准,政府要监管,舆论也要及时进行监督。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