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死得其所是什么意思啊
1、“死得其所”是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或动物从容安详地死去,表达了对死者的敬重和哀悼之情。

2、在人们的心目中,“死得其所”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死亡方式,表达了对死者的敬重和哀悼之情,也是对活着的人们一种警醒,要明确人生目标,珍惜生命,做好生命的准备,不留遗憾。
3、强调了在死亡前能够满足个人的内心需求,所以死者能够放下包袱,安息而不留遗憾。例如:“他年迈入老,却死得其所,全家平静了下来。”
4、“死得其所”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左传》。其中,齐国大夫颜渊为孔子的高徒,在孔子去世前六年便先于孔子去世了。当孔子听闻颜渊去世的消息后,便感慨道:“噫!天丧予!天丧予!”(意思是说:“哪,天把我夺走了!天把我夺走了!”)。
5、颜渊的弟子问孔子:“颜渊祭酒也,夫子命之曰:‘必以礼,缺则縻之。’颜渊,礼闵而知礼,孰不知礼?”(意思是说:“颜渊是祭酒,您曾经命令他要遵守礼仪,如果有谬误,则要加以矫正。颜渊对礼仪非常敏锐,谁不知道呢?”)
6、孔子说:“是啊,颜渊很懂礼。但他有什么遗言留下吗?”颜渊的弟子说:‘生,予之长也;夭,予之幼也。既幼而长之,未尝有过日,不及而今已长矣。生,多劳中身,死,安而已矣。’”(意思是说:“活着,我长了一些;死了,我就变成了一个幼儿。从小时候到现在,我从来没有过过一天不辛劳的日子,也从未有过遗憾。死了,只要安息就可以。”)
7、孔子听完后便说:“他真的死得其所啊!”这就是“死得其所”这个成语的来源。
二、"生得其名 死得其所"什么意思
1、意思是:人活着的时候得到了好名声,死后名声也将为天下人传颂。
2、这句谚语源自明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原句为:
3、后人有《徐母赞》曰:“贤哉徐母,流芳千古。守节无亏,于家有补。教子多方,处身自苦。气若丘山,义出肺腑。赞美豫州,毁触魏武。不畏鼎镬,不惧刀斧。唯恐后嗣,玷辱先祖。伏剑同流,断机堪伍。生得其名,死得其所。”
4、后人写了《徐母赞》说:“徐母贤德,流芳千古。坚守节操,对家有功劳。教育孩子有方法,自己却生活艰苦。气概好比丘山,情义发自肺腑。豫州人无不赞美,拒绝魏武帝。
5、不畏惧鼎镬酷刑,也不怕刀剑斧头。就怕后代子孙玷污了先祖。品行可以与伏剑自杀的王陵之母,以及断机教子的孟子母亲相提并论。生前拥有好名声,死后名声也将为天下人传颂。
6、刘备得到徐庶的辅佐,势力日益扩大。曹操很是嫉妒,于是密谋把徐庶的母亲骗到曹营,软硬兼施逼她给徐庶写信,想把徐庶骗到许昌。徐母深明大义,对曹操的行为十分不满,断然拒绝写信。于是曹操伪造了一封信寄给徐庶。
7、徐庶是孝子,立即告别刘备,来到许昌。徐母看到儿子为了小家舍“国”而来,非常生气,把徐庶痛骂一番,“你既然读了圣贤之书,也该明白忠孝不能两全的道理!你难道不知道曹操是欺君的国贼,刘豫州是天下的仁义之士么?你既然已经侍奉了刘豫州,为什么仅凭这样一封伪造的书信,就弃明投暗,来这里投奔国贼?”
8、随后徐母悬梁自尽了。当时徐母身死,徐庶哀痛不已,将母亲葬在许昌南原。曹操也深感同情,亲自前往祭奠,然而徐庶自此之后,深恨曹操,凡曹操所赐之物,一概不受。
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三、死得其所的意思是什么
死得其所的意思是: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所:地方,处所。得其所:得到恰当的地方。形容死的有意义、有价值。
《魏书·张普惠传》:“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复何恨。”
作谓语、宾语;指死得有价值。《左传·文公二年》:“瞫(狼瞫)曰:‘吾未获死所。’”
我从事的是危险的工作,经常面对的是失败的痛苦和死亡的威胁,但我无怨无悔,只要我奋斗过,也死得其所,死而无憾。
1、其中的一个叫袁军的评论是,“对利比亚前领导人,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卡扎菲的死表示深切哀悼,他死得其所”。
2、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有识之士,应该死得其所。
3、想不到时间过得真快,我已白发垂暮,你还是如当初一样,一刀切过来不就是了,这样我还觉得死得其所,不用为我的曾经内疚。
4、对于冒险者而言,死在古苍山脉,那算是死得其所,想要保留尸体,除非同伴将之背出。
5、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王飞越又是死得其所的,王飞越的生命靠医疗已不能再延长更多的时间了,而毅然决断,不仅能减少痛苦,还能实现自己的意愿。
OK,关于死得其所是什么意思和若有牺牲死得其所是什么意思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