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7·28江苏启东反对污水排海工程群体性事件的社会评价
1、2013年7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时评《启东事件:固然需要公民理性更要政府透明》,内容被整理如下:

2、当政府成为负责任的透明政府,当公民学会了理性表达诉求,公民与政府间才可能建立起良性互动机制
3、2008年7月28日,江苏南通市政府发布消息称,永久取消有关王子制纸排海工程项目。一场因环境问题引发的风波,因为当地政府的积极回应而渐渐平息。
4、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公民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的社会环境敏感期,避免民众非理性情绪之下的极端行为,政府与民众如何理性互动以及求得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成了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5、全国范围内由环保引发的群体冲突时有发生。值得注意的是,不少项目通过了环评,甚至是国家或省里确定的重点产业项目。这表明,中国社会发展正进入一个特殊的环保敏感期,一方面,“发展中”这一现实国情还绕不开产业的梯度转移,一些工业项目也不可能做到“零污染”;另一方面,民众的环境意识与权利意识在迅速提升。环境利益冲突既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成为发展转型的一种折射。
6、就几起风波的处理方式看,有的是宣布停建,如什邡投资超过百亿的钼铜项目,以及启东的排海工程;有的是重新选址,如px项目在厦门遭到市民反对后另选厂址。这反映了政府顺应民意的可贵姿态,但有的问题并未结束,比如大型项目停建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以及重新选址后可能引发新矛盾。
7、有必要从这些新矛盾新问题中吸取教训,进而审视自己:面对发展阶段的“环境敏感期”,地方在确实需要引入一些产业和项目时,要尽最大努力把环境风险降到最低,开展环境评估时也要充分考虑“社会风险评估”,选址、兴建与运营各环节要做到科学论证、公开透明、充分沟通,进而得到大部分群众的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说,促进公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固然需要公民理性表达诉求,更需要政府成为负责任的透明政府。
8、做责任政府,就是要将自己从具体的经济利益纠葛中独立出来,成为公共利益的执行者、经济利益的平衡者。同时,给予群众权利诉求的正常通路,确立公开透明的决策机制、营造包容性舆论环境,维护包括行政诉讼在内的司法公正,推进执政方式的现代化。
9、值得一提的是,公众理性维权的意识渐强。这表明,在当今中国,大多数人仍然希望国家在稳定的轨道上实现经济社会的转型,这是理性解决社会问题的基础。珍惜这个基础,建立良性互动机制,相信能够应对社会发展转型的一切挑战。
二、7·28江苏启东反对污水排海工程群体性事件的事件经过
1、2012年7月28日上午6时左右,江苏省启东市发生大规模群众游行,抗议当地政府拟将日本王子纸业排污口选择在启东附近海域,参加游行群众有数千人。市民打出反对横幅,市政府附近水泄不通。市长被强迫套上抵制项目的T恤,市委书记因不肯穿宣传衣被扒光衣服。
2、2012年7月28日上午,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男男宣布,经南通市政府研究决定,取消拟在启东建设的日本王子纸业排污入海工程,部分抗议群众开始撤离。
3、2012年7月28日中午,江苏省南通市人民政府新闻发言人授权发布:南通市人民政府决定,永远取消有关王子制纸排海工程项目。
三、7·28江苏启东反对污水排海工程群体性事件的介绍
2012年7月28日上午,江苏省启东市民因抵制日本王子纸业将污水排放至本地,纷纷走上街头抗议。市民打出反对横幅,启东市政府附近水泄不通。部分群众强行冲破警察警戒,冲击、打砸国家机关办公大楼,市长被强迫套上抵制项目的T恤,市委书记因不肯穿宣传衣被扒光衣服。共造成90余名执勤民警不同程度受伤,机关大楼办公财产损失人民币236331元,停放在机关大院内的多部车辆受损。“7·28”事件最终使得南通市政府在抗议当天即宣布永远取消日本王子纸业排海工程项目。2013年1月30日,江苏省启东市人民法院依法开庭,公开审理朱宝生、沈亚威、徐健捷等14人分别涉嫌犯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案。
启东群体事件和启东群体事件外媒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