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希腊债务危机的危机原因
一切要从2001年谈起。当时希腊刚刚进入欧元区。根据欧洲共同体部分国家于1992年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欧洲经济货币同盟成员国必须符合两个关键标准,即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负债率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然而刚刚入盟的希腊就看到自己距这两项标准相差甚远。这对希腊和欧元区联盟都不是一件好事。特别是在欧元刚一问世便开始贬值的时候。这时希腊便求助于美国投资银行“高盛”。高盛为希腊设计出一套“货币掉期交易”方式,为希腊政府掩饰了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从而使希腊在账面上符合了欧元区成员国的标准。
这一被称为“金融创新”的具体做法是,希腊发行一笔100亿美元(或日元和瑞士法郎)的十至十五年期国债,分批上市。这笔国债由高盛投资银行负责将希腊提供的美元兑换成欧元。到这笔债务到期时,将仍然由高盛将其换回美元。如果兑换时按市场汇率计算的话,就没有文章可做了。事实上,高盛的“创意”在于人为拟定了一个汇率,使高盛得以向希腊贷出一大笔现金,而不会在希腊的公共负债率中表现出来。假如1欧元以市场汇率计算等于1.35美元的话,希腊发行100亿美元可获74亿欧元。然而高盛则用了一个更为优惠的汇率,使希腊获得84亿欧元。也就是说,高盛实际上借贷给希腊10亿欧元。但这笔钱却不会出现在希腊当时的公共负债率的统计数据里,因为它要十至十五年以后才归还。这样,希腊有了这笔现金收入,使国家预算赤字从账面上看仅为GDP的1.5%。而事实上2004年欧盟统计局重新计算后发现,希腊赤字实际上高达3.7%,超出了标准。最近透露出来的消息表明,当时希腊真正的预算赤字占到其GDP的5.2%。远远超过规定的3%以下。
除了这笔借贷,高盛还为希腊设计了多种敛财却不会使负债率上升的方法。如将国家彩票业和航空税等未来的收入作为抵押,来换取现金。这种抵押换现方式在统计中不是负债,却变成了出售,即银行债权证券化。高盛的这些服务和借贷当然都不是白白提供的。高盛共拿到了高达3亿欧元的佣金。高盛深知希腊通过这种手段进入欧元区,其经济必然会有远虑,最终出现支付能力不足。高盛为防止自己的投资打水漂,便向德国一家银行购买了20年期的10亿欧元CDS“信用违约互换”保险,以便在债务出现支付问题时由承保方补足亏空。
希腊的这一做法并非欧盟国家中的独创。据透露,有一批国家借助这一方法,使得国家公共负债率得以维持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占GDP3%以下的水平。这些国家不仅有意大利、西班牙,而且还包括德国。在高盛的这种“创造性会计手法”主要欧洲顾客名单中,意大利占据了一个重要位置。
希腊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该国经济竞争力相对不强,经济发展水平在欧元区国家中相对较低,经济主要靠旅游业支撑。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出游人数大幅减少,对希腊造成很大冲击。此外,希腊出口少进口多,在欧元区内长期存在贸易逆差,导致资金外流,从而举债度日。 2009年12月8日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宣布,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由“A-”降为“BBB+”,前景展望为负面,这是希腊主权信用级别在过去10年中首次跌落到A级以下。受消息影响,全球股市应声下跌,希腊股市大跌6%,欧元对美元比价大幅下滑,国际市场避险情绪大幅升温。。与迪拜债务危机一样,希腊主权信用危机有可能因小事件而引起大波澜。
惠誉同时还下调了希腊5家银行的信用级别。惠誉称,这一降级决定反映了“对希腊中期公共财政状况的担忧”,加上希腊金融机构的信誉不良和政策面的负面因素,难以确定希腊是否可获得“均衡、可持续的经济复苏”。“PIIGS”危险系数较大。PIIGS是指: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这5个国家依照首字母组合而被称为“PIIGS”。
对于谁会成为下一个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知名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做出了暗示。在周一对希腊的主权信用发出警告之后,该机构又在8日将葡萄牙的主权信用评级前景从“稳定”降至“负面”,理由是该国公共财政恶化。根据标准普尔的预计,葡萄牙本年度的财政赤字可能等于该国年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的 80%以上,公共债务规模甚至可能在2011年前升至GDP的90%或以上。
实际上,在本质上存在着与葡萄牙类似危险的欧元区国家同样存在。此前,最令投资者担心、也是被认为爆发危机可能性最大的国家分别为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这5个国家依照首字母组合而被称为“PIIGS”,其中的葡、意、希三国,还因为公共赤字超过欧盟稳定公约所规定的3%的标准,而和德国、法国一同受到了欧盟的纠正警告。
不过至少从目前来看,除主权信用评级遭降的希腊之外,葡萄牙、爱尔兰及意大利的状况:欧元区各国财长7日讨论葡萄牙的情况时认为,葡设立的纠正措施足以按预定的时间将其赤字降到欧盟稳定公约的标准之内;爱尔兰央行总裁帕特里克·霍诺汉则在8日表示,爱尔兰未来数年中面临的债务负担将是“沉重但尚可控的”;而意大利新任政府更是制定了一个缩减该国公共赤字的计划,并受到了欧盟各国财长的欢迎和肯定。
二、发生欧洲债务危机的原因是什么
1、首先,主权债务问题实际是本次金融危机的延续和深化。一般来说,经济繁荣期,私人部门的负债相对较高,而每次危机之后,政府的财政赤字都会出现恶化。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也点燃了欧洲暗藏于风平浪静海面下的巨大债务风险。各国为抵御经济系统性风险的救市开支巨大,部分国家多年财政纪律松弛、控制赤字不力,使得目前欧元区16国平均赤字水平超过6%,各国财政赤字过高和债务严重超标直接引发了本次债务危机
2、其次,欧元区财政货币政策二元性导致了主权债务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欧元区财政政策的溢出效应干扰了统一货币政策的运作,分散的财政政策和统一的货币政策使得各国面对危机冲击时,过多依赖财政政策,而且有扩大财政赤字的内在倾向;另一方面,欧元区长期实行的低利率政策,使希腊等国能够尽享获得低廉借贷,促进国内经济增长,掩盖了其劳动生产率低但劳动成本高等结构性问题。经济危机下这些问题日益凸显,希腊和西班牙等国越来越难越履行债务,最终引发大规模违约。
3、再次,欧元区各国(如PIIGS国家,即希腊、爱尔兰、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内部经济失衡是引发债务问题的深层原因。如希腊长期财政预算超支,公务员队伍庞大,偷公共事业占总GDP的40%,税逃税严重,私人部门赤字过大,经济危机造成的政府收入下降使得情况更加严重;葡萄牙的经济增长在本世纪的前十年迅速回落,其人均GDP只有欧盟平均的2/3;爱尔兰经济在过去的两年陷入衰退,其房地产泡沫破灭严重影响了政府税收和民众消费能力;意大利经济近年来发展缓慢,并为高失业率、高税收所困扰;西班牙的经济在高于欧盟平均值之上增长十多年之后陷入了严重的衰退之中,失业率在过去的一年里大幅上升,其财政赤字也远远超出欧盟所允许的上限。
4、第四,欧盟内外部的结构性矛盾是债务危机爆发的制度性因素。一方面,由于欧元区内部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差异的扩大,德国、荷兰等出口大国与希腊等危机国之间存在巨额经常项目失衡。德国和荷兰基本一直处于经常项目顺差,两国去年经常项下盈余仍高达GDP的5%,而希腊、西班牙等危机最为严重的国家则出现了巨额贸易赤字和经常账户赤字。
5、另一方面,迫于政党和工会组织的压力,希腊等国多年来过度提高工资和养老金等社会福利待遇水平,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这不仅给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也提高了单位劳动成本,使希腊在与亚洲低成本国家的竞争中不断处于劣势,长时间的积累导致政务债务和对外债务不断攀升。我们用1999-2008年部分欧洲国家的单位劳动成本和财政赤字占GDP比重的散点图,结果发现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的国家,财政赤字也较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一体化进程的加速,面对亚洲市场的竞争,以往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优势尽失。欧元区统一的货币政策使得这种欧元区内外的结构性矛盾和不平衡无法通过货币贬值等手段来纠正和调节,政府只能采用财政政策来刺激和维持国内经济,加剧了财政赤字和债务的产生,成为本次危机的导火索。
6、最后,国际炒家的投机炒作加速了本次债务危机。10年前,高盛公司帮助希腊政府掩盖真实债务问题而加入欧元区,2002年起,诱使希腊购买其大量CDS等金融衍生产品,导致当前债务危机。危机后,大肆沽空投机欧元,在金融衍生品的助涨下,希腊贷款成本飙升,危机被放大蔓延至整个欧元区。
三、希腊危机有那么严重吗是怎么引起欧债危机的
1、希腊债务危机确实非常严重,引发了欧债危机。
2、希腊债务危机,源于2009年12月希腊政府公布政府财政赤字,而后全球三大信用评级相继调低希腊主权信用评级从而揭开希腊债务危机的序幕。希腊债务危机的直接原因即是政府的财政赤字,除希腊外欧洲大部分国家都存在较高的财政赤字,因此,希腊债务危机也引爆了欧洲债务危机。
3、2009年10月,希腊新任首相乔治·帕潘德里欧宣布,其前任隐瞒了大量的财政赤字,随即引发市场恐慌。截至同年12月,三大评级机构纷纷下调了希腊的主权债务评级,投资者在抛售希腊国债的同时,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主权债券收益率也大幅上升,欧洲债务危机全面爆发。2011年6月,意大利政府债务问题使危机再度升级。这场危机不像美国次贷危机那样一开始就来势汹汹,但在其缓慢的进展过程中,随着产生危机国家的增多与问题的不断浮现,加之评级机构不时的评级下调行为,目前已经成为牵动全球经济神经的重要事件。政府失职、过度举债、制度缺陷等问题的累积效应最终导致了这场危机的爆发。在欧元区17国中,以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与西班牙等五个国家的债务问题最为严重。
关于希腊债务危机原因,希腊债务危机原因过程启示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